河南省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培育方案
   浏览: 930

一、方案说明

本方案根据《创新方法认证考核通用大纲(试行)》、《创新方法认证考核大纲(试行)》、《创新方法综合实施能力等级划分要求》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创新方法推广现状以及河南省创新方法工作前期积累的经验,设置了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技术创新层级式培训模式,并详细说明了创新三师人才的培育思路和执行步骤,供河南省从事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的基地、高校、企业参考使用。

二、培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布置、宣传先行、培训切入、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思路,以第四批河南省创新方法示范企业为重点,辐射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开展创新方法的宣传与培训、试点示范、应用推广等工作,实现以下目标:(1)打造一支“善学习研究、精培训咨询、能推广应用”的创新方法工程师、培训师和咨询师“三师”人才队伍。(2)建立一支稳定的创新创业专家咨询服务团队,探索建立科技厅直属机构、省科协直属机构联合与市科技局、市科协,省级基地与市级基地“功能完备、定位清晰、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服务专业”的科学有效、较为成熟的创新方法人才培养、工作组织推动与咨询服务体系。(3)为创新方法培训和企业应用示范提供组织保障和空间载体支撑,探索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广大企业需求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长效机制。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工程师

通过创新方法应用能力培养,为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方法应用骨干团队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人才团队,改变技术人员的思维模式,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创新团队成员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主成立项目团队,在整个项目中主动地应用新的创新方法和思维来解决问题,打破思维惯性,实现专利申请,通过科技部创新工程师认证考试并拿到证书,为创新方法在企业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人才基础。

2、创新培训师

通过创新方法知识扩散能力培养,将系统的创新方法论引入在创新型企业已获得创新工程师二级认证的技术、管理人员中,通过对创新方法知识体系的深度讲解以及多方法融合创新课题的授课训练,通过科技部创新培训师认证考试并拿到证书,使技术、管理人员在熟悉创新方法整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新方法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并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系统的、高效的、完善的创新方法培训流程,提升创新团队的组织与系统知识表达能力,实现创新方法培训与企业科研管理流程的有机融合及系统发展,以达到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3、创新咨询师

通过创新方法综合实施能力的培养,使获得创新工程师三级认证的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独立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创新方法与板块行业实践相结合,指导课题承担人员在具体工作场景中选择和运用创新方法;能够提供课题所需专业知识和专家支持,帮助课题承担人员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指导课题承担人员制定具体的课题分析与解决计划并及时发现课题进展过程中,进度、成本、质量、目标之间的矛盾与风险,以及团队协作、个人能力等问题,辅助企业进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的建设,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同时,辅助企业申报专利,进行样机的试验,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科技成果。

三、总体规划和思路

(一)领导重视

通过与企业领导组织机构座谈,得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执行层的支持以及培养对象的积极参与,督促企业出台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组的相关文件以及对运用创新方法解决技术难题人员的绩效奖励文件等。

(二)带题培训

加强工程课题和培训的紧密结合,培训前征集课题,培训中运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是将创新方法与解决技术难题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活动相结合,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培养学员的创造力。主讲师资讲授内容均为反映最新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成果,特别是我省创新方法优秀工程课题应用案例,培训过程始终贯穿科学思维和创新方法,充分重视难题征集和技术攻关等实践性环节。

(三)成果总结

在实施阶段,河南省创新方法推广示范基地派人全程参与,以掌握培训现场情况,最后集成文本宣传资料等。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在培育结束后,企业对于在技术、业务或管理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总,包括解决的技术难题,内训授课课件,参与指导的科研项目,以及取得的专利、产生的新工艺、新方法或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予以总结,并对学员的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授课经验、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流程等进行汇总、编辑成册。

四、实施步骤

(一)创新工程师

1、培育对象及要求:

(1)企业分管技术创新工作的副总、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和生产、科研一线骨干工程师,其中,生产科研一线的骨干工程师以拥有专利的科研人员为主;县区科技局领导同志。

(2)参加培训学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培训期间中途不得替换。

(3)学员学习创新方法后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过程中应积极申报专利。

(4)参训学员40至50人左右,企业全程深度培训时间为12天。

2、培育模式与目标:

培育模式:互动教学、分组讨论、案例融合,问题解析

培育目标:

(1)培养学员应用 TRIZ 理论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突破思维惯性,改变思维模式,获得新思路。

(2)了解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组件分析、流分析,明确系统中问题出现的区域及存在的功能问题,正确运用因果分析方法,寻找问题根源。

(3)正确运用资源分析方法,发现更多可用资源,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掌握定义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流程;掌握物场分析及标准解系统,并能够应用其解决问题,构思方案。

(5)利用产品进化路线,构思解题方案,进行有效、准确地产品发展预测。

3、培育过程:

(1)第一期集中培训。创新理论基础培训,授课内容为经典TRIZ理论。学员消化吸收所学课程,并将所学创新理论与本领域的项目难题相结合。

(2)第二期集中培训。创新理论进阶培训,授课内容为TRIZ理论为基础的进阶创新理论,此阶段要求学员带题培训。

(3)课题网络辅导。在第二期课程培训结束一个月后,进行课题网络辅导工作,对于学员课题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辅导周期为一周,有3-4名老师参加辅导。

(4)课题现场辅导。答辩前对于学员课题完成状况、存在的细节问题、对于问题的方案可能拓展的方向以及成果的潜力进行指导。辅导时间为2天,每天2名老师参加辅导。

(5)创新工程师考试与课题答辩。课题辅导结束后为学员知识巩固段,一周后组织学员参加国家创新工程师考试和课题答辩。答辩中要求学员应用所学创新理论和方法对课题完成的状况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说明。答辩预计分2-3组,在1日内完成,参加答辩老师4-6名。

(6)专利申报。每一位学员在应用所学创新方法基础上,在完成课题过程中,对于课题的创新环节要积极申报专利。

(7)编制案例集。企业对于学员的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取得的成果或经济效益进行汇总,并编辑成册。

(8)成果汇总。企业在学员完成课题后对于在技术、业务或管理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总,包括取得的专利、产生的新工艺、新方法或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予以总结。

4、培训课程:

具体详见下表。


2.png.png


河南省创新工程师培育方案课程计划表

(二)创新培训师

1、培育对象及要求:

(1)已取得创新工程师二级认证的企业、基地、高校研发、管理、教学人员。

(2)本科以上学历且工作三年以上,或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发表创新方法相关文章一篇以上。

(3)在企业承担过技术、管理课程讲授或有意愿成为创新培训师的人员。

2、培育模式与目标:

培育模式:专题教学、经验分享、企业内训,参与项目外训

培育目标:

(1)能够熟练讲授突破思维定势的常用方法,以及熟练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过程。

(2)熟悉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系统功能分析方法,熟练讲授确定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流程。

(3)熟练讲授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及进化路线,并能够指导学员进行有效的产品发展预测。

(4)熟练讲授物场分析方法并指导学员运用知识库产生有效的创新方案构思。

(5)参与创新方法项目外训或企业创新方法内训授课时长不少于 120小时(含创新工程师培训授课时长)。

3、培育过程:

(1)集中培训。创新理论基础培训核心知识及经验分享,授课内容为系统分析、矛盾分析、技术进化原理以及创新师资自身成长经验分享。学员消化吸收所学课程,加深对创新方法知识体系的理解。

(2)现场辅导。讲授前对于学员授课课件完成状况、存在的细节问题、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可能拓展的方向进行指导。辅导时间为2天,每天2名老师参加辅导。

(3)模拟课堂。挑选部分创新方法知识点,以讲师身份在企业内部进行讲解。

(4)考试答辩。辅导结束后一周,组织学员参加国家创新培训师考试和知识讲授。讲授中要求学员应用所学创新理论和方法对创新方法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现场讲解。授课预计分2-3组,在1日内完成,参加考核老师4-6名。

(5)体系建立。辅导企业构建创新培训体系,由企业领导组织机构出台创新培训制度,指定企业副总以上级别领导作为督导,在企业内部形成运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定期带题培训、案例总结的创新培训良性循环和创新文化。使企业通过创新方法的导入,实现创新方法与制造链、管理流程各环节的完美融合。

4、培训课程:

3

1、培育对象和要求:

(1)已取得创新工程师三级认证的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基地创新方法推广人员、高校教师。

(2)本科以上学历且工作三年以上,或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对创新方法工作有特殊贡献。

(3)拥有专利数量不少于 1 项,解决企业重要技术难题不少于5个,其中发明级别三级以上的技术难题或相应难度的管理难题不少于1个。

(4)具有扎实的板块行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过项目经理并已完成的项目或课题不少于3个。

2、培育模式与目标:

培育模式:专题教学、经验分享、课题分析,指导完成

目标:

(1)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熟练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方法工具,具备较强的独立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创新方法与板块行业实践相结合,指导课题承担人员在具体工作场景中选择和运用创新方法;

(3)能够提供课题所需专业知识和专家支持,帮助课题承担人员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

(4)能够指导课题承担人员制定具体的课题分析与解决计划,并及时发现课题进展过程中,进度、成本、质量、目标之间的矛盾与风险,以及团队协作、个人能力等问题;

(5)能够指导课题承担人员争取资源、合理调整计划、激励团队、提高个人能力,以保障课题的进展。

3、培育过程:

(1)深入调研。学员充分调研所在企业或行业内其它企业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了解企业现状,征集技术难题,选取“卡脖子”技术为咨询重点。

(2)项目启动。选取技术难题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创新培训师和3级创新工程师及其它技术骨干组成。

(3)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课题分析与解决计划;

(4)执行计划。结合创新工具,通过理论、工具及实际工程问题的研讨,快速地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拥有的专家网络,帮助他人精确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

(5)过程管理。定期、事件驱动式地跟踪课题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解决课题集合执行中的资源问题,减轻或消除风险,以保障总体计划的有效执行;

(6)考核答辩。参加科技部组织的创新咨询师答辩,主要考核创新方法运用熟练性、行业知识获取能力、方法选择合理性、专家支持获取能力、指导项目计划制定合理性、指导项目跟踪监督有效性、指导项目成果保障有效性、表述及问答表现。

(7)宣传推广。基于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课题成果,在机构内有效地引导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宣传和推广创新方法的成效,形成创新文化氛围。

五、考核要求

(一)创新工程师考核内容与要求

4